中山大學文學博士,西藏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多年從事現(xiàn)當代文學、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當代文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研究》、《民族文學》、《民族文學研究》、《青海社會科學》、《小說評論》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四十余篇。獲西藏民族大學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獨立承擔完成西藏民族大學科研項目 “西藏當代小說研究”、“當代西藏著名女作家作品研究”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當代藏族女性文學研究”(批準號:10XZW0031)和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文化地理視域下的當代藏族文學研究” (批準號: 13BZW173)。
該書的研究已納入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作者為該項目的主持人。目前藏族女性文學的研究尚處在拓荒階段,因此,該書稿具有一定的開拓性和出版價值。藏族文學因長久的宗教文化的浸潤和獨特的雪域高原背景,從而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文化審美特征。而當代藏族文學也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藏族文學不同的風貌和內涵,而女性作家的創(chuàng)作,對女性的性別境遇、生活境遇和女性在社會歷史中的處境都給予了較多的關注與審視,建構了區(qū)別于男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審美規(guī)范和訴求。作者從世界文學、中國文學的維度去探討藏族文學,探討男性寫作與女性寫作的特色和差異,有歷史考察,也有現(xiàn)狀分析。該書有著開放的視野,既堅守本民族文化特質,又能積極吸納異質文化,并經受得起異質文化考驗的現(xiàn)代藏族文學充分肯定,對出于簡單的盲目的民族情緒的文化懷舊和守衛(wèi)提出了批評,并就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中心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他者之境,當代藏族女性文學作家應如何選擇和堅守民族文化立場,謀求民族文化生存發(fā)展的空間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