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馬洪線 英國為侵略中國西藏地方而陰謀策劃的“中印邊界東段分界線”。
1914年3月,參加西姆拉會議的英國政府首席代表麥克馬洪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陳貽范,單方面同西藏地方代表倫欽夏札·班覺多吉等人,在印度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造了麥克馬洪線。
英方以扶持西藏獨立和收復西康為條件,并以贈送西藏一部分軍火為誘餌,換取了西藏方面對由英人劃定的麥克馬洪線的承認。
這條所謂的邊界線西起不丹,向東延伸至中國西藏、云南和緬甸接壤處,范圍包括中國西藏的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qū),把歷史上中國9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劃給英屬印度,這條擴張后的分界線稱麥克馬洪線。
在英國政府和西藏地方當局秘密換文之后的長時間內,英國既不敢公布有關的文件,也不敢改變地圖上關于這段邊界的歷來畫法。23年后才被塞進一本冒充是民國18年(1929)出版的條約集里,方為世人所知曉。
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從未批準或承認過麥克馬洪線,且多次向英國和印度政府提出抗議。
1914年3月,參加西姆拉會議的英國政府首席代表麥克馬洪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陳貽范,單方面同西藏地方代表倫欽夏札·班覺多吉等人,在印度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造了麥克馬洪線。
英方以扶持西藏獨立和收復西康為條件,并以贈送西藏一部分軍火為誘餌,換取了西藏方面對由英人劃定的麥克馬洪線的承認。
這條所謂的邊界線西起不丹,向東延伸至中國西藏、云南和緬甸接壤處,范圍包括中國西藏的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qū),把歷史上中國9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劃給英屬印度,這條擴張后的分界線稱麥克馬洪線。
在英國政府和西藏地方當局秘密換文之后的長時間內,英國既不敢公布有關的文件,也不敢改變地圖上關于這段邊界的歷來畫法。23年后才被塞進一本冒充是民國18年(1929)出版的條約集里,方為世人所知曉。
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從未批準或承認過麥克馬洪線,且多次向英國和印度政府提出抗議。